为探索馆校共建,更好发挥蚌埠市博物馆服务社会职能的同时,提升翻译专业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实践能力,5月15日下午,外国语学院10名翻译专业学生在学业导师卢洁的带领下与蚌埠市博物馆馆长季永进行了一次面对面地深入交谈。
季馆长在会议室热情接待了师生一行,并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蚌埠市博物馆社会服务部王鑫主任参与座谈。
卢洁首先介绍了此行目的。外国语学院17翻译专业学生在学业导师卢洁带领下开展“蚌埠市博物馆系列行”活动以来,师生们以饱满的热情和认真的态度多次走进博物馆,潜心学习,深入了解蚌埠发展历史和地方传统文化,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同时,大家也发现博物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对于馆内讲解员需提前三天预约的问题,同学们提出了引入语音导览的建议;从文物是历史的精髓角度出发,同学们建议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尤其从博物馆对外宣介的角度出发,同学们发现了馆内的英译文从单词拼写,到句子结构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建议进行修改。
季馆长非常认真地听取了师生们的意见和建议。他首先介绍了蚌埠市博物馆的基本情况。作为一所地方综合性博物馆,,蚌埠市博物馆集陈品展示、文物保护、学术研究、社会教育等功能于一体,集中展现了淮河流域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博物馆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展厅面积约1.2万平方米,馆内藏品近2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上百件。馆内设有“孕沙成珠—蚌埠历史文化陈列”、“流动的文明—淮河历史文化陈列”两大基本系列,“翰墨丹青—馆藏书面作品展”、“梳影宝鉴—馆藏精品铜镜展”、“记忆流年—蚌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等几大特色专题陈列,自2015年12月26日开馆以来,年均接待游客120多万人次,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为了更好地将博物馆打造成“城市会客厅”, 建设成服务型、文明型博物馆,发挥其展示蚌埠文化窗口的作用,季馆长表示非常欢迎师生们关心关注博物馆发展,为博物馆献计献策;博物馆方面也会陆续开展一系列的“文物进校园”活动,用文物呈现历史,让更多的师生参与进来。
然后,季馆长对师生们的意见和建议逐一给出了解释与说明。他表示由于客流量大、解说员少等原因导致博物馆的解说未能满足参观者的需求,但语音电子导览已经被纳入馆内硬件设施的建设中,以后也会招募一些志愿者到馆内志愿解说。对于文物背后的故事,蚌埠市博物馆已开通微信公众号,并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负责文物背后故事挖掘和扩展每个故事的文化链。对于馆内英译文修改的建议,季馆长尤其感兴趣。季馆长表示,之前也有些游客曾提出一些译文问题,但都未系统全面的进行修订,蚌埠学院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师生此行以“校馆共建实践中感受地方文化 提升翻译技能”的主题活动,非常有意义,愿意为师生们的修订工作提供尽可能多的支持。
最后,季馆长从专业的角度回答了师生们对与蚌埠和淮河文化历史文化相关的一些问题,并从文化层面和政治层面向师生们介绍了蚌埠双墩遗址和禹会遗址的挖掘、考古及其价值,师生们受益匪浅。
此次与蚌埠市博物馆馆长的面对面对话活动,使同学们对蚌埠市历史和淮河文化又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和理解,为接下来将要进行的英文译语修改工作奠定了的基础,也为蚌埠学院外国语学院与蚌埠市博物馆开展更多的交流和共建活动奠定了基础。(撰稿:王雪迎徐善文;审核:黄灿 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