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实践融教学 服务产业育新才——外国语学院师生赴玻璃产业发展大会开展创新实践教学

发布者:审核员发布时间:2025-11-11浏览次数:24

为深化产教融合,践行我校“地方性、应用型、数智化”的办学定位,11月7日、9日,外国语学院徐善文老师带领其任教的25级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大学英语》课程学生及22级英语专业《专业见习》课程学生,共同参加了在蚌埠主办的“2025年低碳无机非金属材料现代产业共链行动暨第二届玻璃产业发展大会”,并深入中国玻璃新材料科技产业园等一线企业开展实地考察。

本次教学活动是徐善文将课程思政教学创新、智慧课程建设与服务地方深度融合的系列实践之一。此次活动为课程提供了宝贵的真实项目素材与跨学科应用场景,是“课程思政”与“产教融合”在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基础课中的一次生动演绎。

在产业大会现场,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学生运用初步的专业知识,聆听了关于低碳材料、产业共链的前沿讲座;英语专业的学生则发挥语言特长,以“产业观察员”的身份,主动采访企业负责人,搜集一手行业资料,实践了其在《外贸函电写作》等课程中学到的沟通与信息处理技能。这种“专业内容”与“语言应用”的即时碰撞,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大学英语不仅是工具,更是连接专业与世界的桥梁。后续的企业考察环节更是将课堂延伸至生产一线。师生们先后走访了中国玻璃新材料科技产业园、先进玻璃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8.5代TFT-LCD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蚌埠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凯盛君恒有限公司、蚌埠国显科技有限公司。面对全球领先的玻璃制造工艺与智能化生产线,学生们惊叹不已。25级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孙翔表示:“这次经历让我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前所未有的具象认知和自豪感,也明白了学好英语对于阅读前沿技术资料、与国际同行交流的重要性。”

此次跨课程、跨年级的联合实践,是创新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创新实践旨在破解公共英语与学生专业脱节的痛点,通过“内容语言融合学习”模式,激发新生内在学习动机,为课程思政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实证案例。对于已建设为校级智慧课程的《外贸英语函电》,此行则是在持续丰富其“企业真实项目库”,使函电写作训练基于本地产业的实际需求。而对于英语专业毕业班的《专业见习》,则直接为学生提供了接触社会、了解产业的宝贵机会。

本次活动充分彰显了外国语学院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主动对接地方主导产业,推动外语教学从“单纯语言技能”向“语言服务能力”转型的改革决心。未来,学院将继续鼓励和支持此类创新实践,探索跨学科协同育人新模式,为服务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懂专业、通外语、能应用”的应用型人才。(撰稿:徐善文;编辑:王刚;审核:夏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