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解码淮河文化基因,青春创意焕活千年文脉

发布者:审核员发布时间:2025-08-25浏览次数:10

为深入挖掘淮河文化底蕴,7月2日至8日,蚌埠学院外国语学院“淮河文创实践团”在王蕊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传承之旅。团队先后走进蚌埠市博物馆、纬一社区和张公山公园,通过实地调研、社区工坊和创意市集等形式,让淮河文化在创新中传承,在互动中传播。

在蚌埠市博物馆双墩文化展区,团队成员们聆听讲解员讲述双墩刻符的神秘寓意、连家船承载的沿岸居民生活智慧、传统工艺中代代相传的匠心精神,同学们围绕7000年前的刻划符号、连家船图样等展开“头脑风暴”,拍摄、记录文物细节300余份,为后续文创设计积累了第一手素材。“我们想把这些神秘符号融入现代设计,让更多人了解淮河流域的文明起源”,2022级英语专业李同学如是说。

文化传承的生命力在基层。实践团队与纬一社区对接合作,将社区活动室打造为沉浸式“淮河文化工坊”。在纬一社区,团队成员精心布置展台,摆放精心印制的淮河历史民俗宣传册,搭配制作淮河风光主题展板,宣传介绍淮河流域的历史变迁、特色民俗活动以及重要文化遗产,生动呈现淮河文化的历史渊源与自然风貌,让社区居民能直观了解淮河文化概况。实践团队还准备了竹编半成品材料和掐丝珐琅体验套件等非遗产品相关物料,为居民亲身体验传统技艺创造条件。活动开展时,社区活动室内热闹非凡,二十多位居民正专注地体验着传统技艺。“原来编织竹篾有这么多的讲究!”纬一社区的陈阿姨在实践团成员的指导下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件竹编作品。一位年过七旬的老爷爷感慨道:“这些孩子真不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看长辈做竹编的情景,现在年轻人还愿意学这些,很难得。”

为让古老文化触达更广泛的年轻群体,7月6日,团队携带融合“双墩刻符”“ 淮河山水”等元素设计的竹编扇、掐丝珐琅画、剪纸等文创作品,来到蚌埠网红打卡地“小首尔”,设立开放式“淮河文化创意互动体验角”,邀请过往游客体验掐丝珐琅制作,用现代方式解读传统纹样。成员热情推介,新颖的文化宣传形式迅速吸引大量年轻人驻足参与。在成员一对一指导下,年轻人兴致勃勃地制作双墩符号竹编书签、迷你掐丝珐琅淮河风景冰箱贴等“淮河印记”小物件。单日下午体验超200人次,受到来往游客的热烈欢迎。

七天的实践活动,年轻的学子们用创意和热情搭建起古今对话的桥梁。王蕊表示,“我们不只是在做文化调研,更是在探索传统文化如何走进现代生活”。通过走进社区、走向街头的方式,团队让古老的淮河文化变得可触、可感、可体验,真正实现了文化传承从“纸上”到“心上”的跨越。学院将持续支持此类实践,激励更多学子在文化传承创新的广阔天地中书写青春华章。(撰稿:王蕊(老师)、王蕊(学生);编辑:王刚审核:夏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