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英语写作基础》公开课在B512精彩上演。本次公开课由英语专业核心课程《英语写作基础》任课教师徐善文主讲。校级督导桑萍、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周颖及外国语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小组成员汪静、赵丽莉、陈剑晖参加本次公开课听课活动。
本次公开课以“句子类型的理解、辨别与写作”为主题,巧妙融合智慧教学与课程思政,通过AI智能体的深度应用和地方淮河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这一现实项目的引入,展现了新时代英语专业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智慧教学:AI智能体赋能英语写作。本次公开课以“翻转+混合式”教学模式为核心,将Kimi AI智能体接入泛雅教学平台,借助智慧教室和希沃白板,打造了高效、互动、实时生成的智慧课堂。在教学中,AI智能体贯穿多个环节。
在智能评分与反馈环节,学生完成写作任务后,AI智能体即时对习作进行评分,从语法、句子结构到修辞效果提供详细反馈,帮助学生快速发现问题并优化表达。
在实时互动与生成环节,AI智能体生成多种类型的例句(如圆周句、松散句、平衡句)并分析其修辞效果,回答现场学生提问,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句子类型的多样性及句型之间的差异。
课程思政:淮河文化非遗传承融入英语写作。本次公开课不仅注重语言技能的培养,更将课程思政与地方文化紧密结合。授课教师以淮河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杨氏微雕、泗州戏的传承与保护为切入点,设计了“用英语写好中国故事”的写作任务。学生们在AI智能体的辅助下,用英语描述杨氏微雕、泗州戏等淮河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措施与方案,既锻炼了写作能力,又加深了对地方文化的理解,提升了文化自信和跨文化国际交流胜任力。
创新与挑战:打造高阶性课堂。本次公开课充分体现了“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课程建设要求。通过小组合作、师生互动、AI智能体辅助等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句子类型的理论知识,更在实践中提升了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本次《英语写作基础》公开课以智慧教学为手段,以课程思政为灵魂,成功实现了AI技术与非遗传承的深度融合,为英语教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外国语学院将继续探索智慧教学与课程思政的结合路径,为培养更多讲好中国故事、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胜任力的优秀人才贡献力量。(撰稿:徐善文;编辑:王刚;编审:赵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