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体会阜南柳编的文化内涵和经济价值,7月8日,蚌埠学院外国语学院实践团深入阜南县黄岗镇个体农户,与当地的柳编艺人进行了亲密的交流与互动,进一步了解“非遗柳编”文化,并开展“举旗帜、送理论”专题宣讲。
实践团队走进柳编艺人的家庭作坊,细细观赏各种粗细不一的柳条,院子里也晒满了手工艺品。通过与柳编艺人的交谈,大家了解到柳编技艺代代相传,是祖辈们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他们从小跟随长辈学习,通过不断实践和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们热情地向团队成员展示了柳编的制作过程,从选材、浸泡、编织到最后的打磨,每一步都凝聚着柳编艺人的心血和汗水。团队成员们仔细观察编织过程,只见编织的艺人手指在柳条间穿梭自如,如同在演奏一首无声的乐章。在柳编艺人的指导下,实践团成员也尝试起了柳编。团队成员发现,这项艺术不仅需要精湛的技巧,还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致的观察力。每一根柳条的选择、每一次编织的力道和角度,都需要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尝试。实践团成员在尝试过程中不断遇到问题,但每次都有柳编艺人耐心地解答疑惑,指导她们进行修正。最后在他们的鼓励与帮助下,实践团成员成功的完成了一件手工艺品。
在实践探寻过程中,实践团充分发挥理论优势,把探寻非遗柳编与“举旗帜,送理论”专题宣讲结合起来。在与农户、编织艺人的互动中,讲述伟大的建党精神、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将柳编的发扬传承作为乡村振兴典型案例融入宣讲,发挥了“党”音传情、“声”入人心的作用。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增强了团队成员动手能力和想象力,激发了外院学子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同时也使团员们在实践中知行合一、以知促行。接下来,实践团将会把真切感受到的非遗传承的乡村振兴成果转化为“青春味”“生鲜活”的视频宣传材料,用青春语言传播乡村振兴故事,努力成为乡村振兴的诠释者、传播者和践行者。(撰稿:蒋雨璇;编辑:王刚;审核:赵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