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师生暑期培训助力学科转型

发布者:审核员发布时间:2023-07-19浏览次数:836

由安徽省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合作委员会和安徽省外国语言文学学会主办的安徽省第五节口笔译教学与研究论坛暨数字化时代的翻译学科建设大会于77日至9日在合肥工业大学举办。外国语学院教师李娜带领21英语专业的钱秀雅和田洁两位学生参加了此次会议。

本次会议中,北京语言大学教授高明乐做《外语学科转型的时代背景与意义》的报告,介绍了新调整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向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方向发展的态势,以及随着全球化深入,国家对高端应用型翻译与传播人才的需求。

语言桥集团董事长、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朱宪超从校企融合的角度,集中介绍了技术变革的时代,培养复合型应用能力强的国际语言服务人才发展资源互补、协同育人、人机共译的新模式特点。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朱一凡以“华为特色课”为例分析了人工翻译和机器翻译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了人工智能时代的翻译人才培养目标应逐渐从原先的专职翻译过渡到“翻译+语言工程师”的融合体,根据学生背景差异,制定差异化的培养方案,培养具备高端语言能力、篇章组织能力、语用和文化能力、话语创新能力、本地化管理能力和人机协同能力的未来译者。

同济大学教授许文胜针对高校口译教学现状与困境,以“模拟国际会议翻译”课程教改为例,提出云端翻转课堂与社交媒体互动融合的革新方案,倡导师生协同共建资源、共享资料、共拓时空、共优评价方案,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挥集智教育优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多维、立体、高效的课堂思政教学模式。

会上,以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朱玉彬和安徽农业大学MTI学生吴静为代表的三十余位发言人就翻译技术教学与实践、翻译研究方法、特色研究、发展路径等展开了汇报。本次会议还组织观摩了合肥工业大学潘晨曦老师的“口译基础”课程和李康熙老师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与会教师在观摩后就相关课程展开了深入的交流。

面对ChatGPT和机器翻译给语言服务行业带来的结构性变化,外国语学院积极思考新形势下的专业转型。本次会议派出师生代表学习观摩,使一线教师走进学科发展学术前沿,思考行业发展带来的专业挑战,促进专业课程教学新的思考,为更好地适应数智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奠定基础。同时派出学生代表参加专业会议,使在校生在进入职业生涯前切实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加强学习与职业生涯规划,打出教与学互进的专业转型与职业规划的提前量。

外国语学院将在后续相关课程教学中强化学生的语言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生思维能力、文化意识、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构建立体知识体系的能力。(撰稿:李娜;编辑:王刚;审核:赵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