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和教科研能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外国语学院公外第一教研室范敏等多位教师利用暑期时间参加2022年高校外语教师暑期培训暨教科研能力提升研修班。培训内容聚焦当下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热点,覆盖多层次多维度的内容设计,主要包括大学英语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的理念、方法与路径,大学外语教师科研素养提升,“新常态”下大学英语教学范式转变与教学模式创新以及大学外语教师学术研究素养提升等。
研修课中,南京大学王守仁教授创新性地运用儒家经典《大学》中的“明明德”思想,将立德树人中的“德”视为包括大德、公德和私德三个维度的“明德”。“明明德”的时代意义体现为立德,其内容和方式表现为外语课程确立学科育人的大目标、教学内容涵养学生大人格、教师成为“大先生”。他的讲座为参学教师日后的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总体的方向。李秀英教授深入探讨“明德”与“思辨”多维交互的路径,充分考虑语言能力、价值观定位、知识建构、能力拓展和情感态度等因素来设计教学内容,为我校公共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借鉴。华北电力大学的武艳老师以及中国民航大学的罗旭老师结合自身多年的课程思政实践经验,通过具体真实的案例向我们展示如何树立文化自信,增强传承责任感,增强文化自豪感,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
课程思政建设之路是一个不断地在实践中摸索的过程,参加暑期培训的老师们深感受益匪浅,并通过线上方式与教研室其他老师进行学习心得的交流分享。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公外第一教研室将组织教师通过“引导”“比较”和“融化”将课程思政融盐于水、润物无声,持续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迎接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撰稿:范敏;编审:赵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