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暑期研修小结
研修班名称:全国高等学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研修班主题:生态语言学研究研修班
研修班时间:2019年7月29日-7月30日
研修班地点:北京
参加人员:吴继红郭嵘
研修主要内容: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于2019年7月29—30日共同举办了生态语言学研究研修班。本期研修班特邀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黄国文教授和北京外国语大学何伟教授主讲,通过理论精讲、示例分析和分组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与线上线下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200余名教师共同探究生态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理论框架与研究范式,助力参班教师的学术研究发展。
黄国文教授首先带领参班教师明确了“生态语言学(Ecolinguistics)”的定义与兴起过程。黄教授指出,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态问题也纷纷出现,在此背景下许多学科开始转向生态学化,生态语言学就是人文学科中生态学化的学科之一。作为新兴学科,生态语言学有其自身的学科规划和研究范式。语言生态的“豪根范式”、聚焦话语生态取向的“韩礼德范式”为目前生态语言学的两种主要研究范式。黄国文教授认为,生态语言学的发展适应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符合国家战略生态意识,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黄教授还向参班教师发出倡议,提出“思,以生态语言学为本;行,以生态语言学为道(Think and act ecolinguistically)”。
开展生态语言学研究首先需要确立生态哲学观。何伟教授认为,生态哲学观是生态语言学内在的一项重要议题,也是生态语言学区别于其他语言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维度。生态哲学观并不需要完全原创,它根植于社会和文化背景中,研究者可以结合文化资源与社会环境思考、融合,构建生态哲学观。随后,何教授具体解释了中国传统文化、西方哲学思想和中国外交核心价值观构建的“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生态哲学观。何教授认为“多元和谐,交互共生”是一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生态哲学观,可用于指导语言生态系统的研究。
何教授以“环境保护广告话语生态性分析”为例,深入阐释了生态话语分析的路径及研究方法。何教授以2016年“美丽中国”环境保护公益广告作品征集及评审委员会推荐作品为中文语料,与相同数量的英文广告共同作为研究对象,以及物性系统理论为语言学指导,对其生态属性进行了解读,深入探讨二类语料在生态意义表征方式上的异同,为环保公益广告创作者提供了可行性建议。通过这个完整案例,参班教师进一步明确了生态话语分析的三个步骤及基本方法。
生态语言学作为语言学新兴学科,前景广阔,方兴未艾,黄教授与何教授鼓励参班教师投身到生态语言学研究的事业中去,在研究实践中不断尝试与创新,在实践探索中将其发展壮大,通过生态语言学的研究为生态文明的建设做出我们的贡献。